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大家从小就被要求背诵古诗,然而背诵只是学习古诗最起码的要求,大家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要认真追索写作背景,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诗名句追查,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故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天的小主人—— 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顿时呈现为欢快明朗的喜庆色彩。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陌生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刻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一个“笑”字就把诗人多年的思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首诗虽名之为“偶书”,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的。语言通俗自然,很接近口语,但同时异常凝炼,富于概括力,令人回味无穷。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诗名句追查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掌握古诗的写作背景对学习古诗很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掌握好这些内容。